求蘑菇的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植技术

2024-04-30 1113 明贵知识网

蘑菇是栽培最普遍的食用菌,其肉质细腻,滋味鲜美,营养丰富,是色香味俱全的营养菜肴。蘑菇可利用冬季各种闲置房舍进行栽培,取材容易,成本低,不与粮食作物争地,收益大。因此,栽培蘑菇可使农民冬闲人不闲,充分利用农副业的各种副产品,增加经济收入。此外,蘑菇栽培结束后废弃的培养材料,是一种肥效很高的有机肥。下面壮乡新农来分享蘑菇的种植技术。

1.蘑菇生长发育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

蘑菇的生长发育,需要一定的养料、空气、温度和水分。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,蘑菇生长良好,发育正常,产量高,质量好。

①养分:蘑菇是腐生真菌,必须从培养料中吸取现成的营养进行生长发育。所需要的营养可从经过发酵的各种畜粪、稻草、麦秆中获得。

②温度:蘑菇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,可分为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(收获部分)的形成两个阶段。这两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。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6~32℃,最适宜温度是20~25℃。

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8~20℃,最适宜温度是13~18℃。高于18℃,菇体生长快,菌柄细长,皮薄易开伞,质量差;低于12℃,菇体生长缓慢;遇到骤然高温,日平均温度超过22℃时,极易引起小菇死亡。

③水分:蘑菇菌丝体与子实体要求的湿度不同,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低。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5%~60%,菌丝体生长旺盛。培养料过干,菌丝长势弱;培养料过湿,通透不良,菌丝易萎缩死亡。

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即出菇期间,需要较高的湿度。一般以培养料表层的含水量为60%~65%时,覆土层的含水量为18%~20%,空气相对湿度为85%~90%最适宜。培养料表层湿度过低,子实体不易形成。覆土层过干,菇体瘦小,产量低;过湿,特别是浇水过量时,水分渗透至培养料中,会使菌丝体萎缩。

④空气:蘑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,需要充足的氧气。而蘑菇的生长环境,容易积累二氧化碳,以致氧气不足,妨碍蘑菇的正常生长发育。因此,必须经常开窗通风换气,排出二氧化碳,保证有充足的氧气。

⑤酸碱度(pH)值:蘑菇生长需要中性至微碱性的环境,培养料的pH值为7.0,覆土层的pH值为7.5较为适宜。这样的酸碱度既能使蘑菇的菌丝体正常生长,同时又能抑制杂菌的滋生。

⑥光照:蘑菇的生长发育不需要光照。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的子实体颜色洁白、品质好。

2.如何建造菇房和菇棚

菇房是蘑菇生长的场所,合理的蘑菇房结构,可以为蘑菇创造适宜的温度、湿度和通风等生长条件,促进蘑菇的生长发育。在农村,蘑菇栽培主要是在冬季,利用旧仓库、旧房舍,经过改造,提高保温能力,避免菇房温度急剧变化。菇房的建造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:

①菇房的方位:最好是坐北朝南,选择交通方便、离堆肥场地较近以及近水源、环境清洁的地方。

②菇房的规格:家庭种植,菇房面积可在20~40平方米之间,高3.5~4.0米,菇架层次多可加至5~6层,宽4.5~5米。屋内用石灰粉刷,堵塞漏风处;地面要光洁,最好铺水泥,便于消毒灭菌。

③菇房门窗设置:菇房的通风设备有门窗和抽风筒,应正确搭配,使菇房既能通风、更换空气,又能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菇床上。一般设置上、下窗,上窗在屋檐下,下窗离地面10厘米;窗宽0.4米、高0.5米,装上纱窗,最好装上玻璃窗或木板窗。窗外均要挂草帘,避免风直接吹到菇床。在走道中间的屋顶上装抽风筒,一般高1.3~1.7米,下口直径0.5米,上口直径0.25米,顶端装风帽。

④床架排列与结构:最好采用车厢式,菇架在两旁,中间为人行道。床架每层相隔0.7米,底层离地面0.3米,一般3~4层为宜,上层离屋项1米。床架之间走道0.7米,床面宽1.3~1.5米,便于操作。菇床材料可用木条、竹片、麻秆、水泥板柱等搭架。

蘑菇也可在冬闲田上建简易菇棚栽培。选地势较高的水稻田,晚稻收割后,在田的四周挖排水沟,然后筑畦,畦宽1米左右,东西向,两时间开一条宽0.5米、深0.3米的作业沟,两畦为一棚。畦的两边用粗竹杆作支柱,中柱高出地面1~1.3米,边柱高0.8米。各排支柱用竹杆和塑料绳扎成支架,上面扎成拱型。拱架上盖薄膜,靠地处用泥土压紧。棚两头各设一棚门,外挂草帘。畦两头各砌高约0.5米的土墙,以挡风和遮光。最后在薄膜上覆盖稻草帘,即成菇棚。

3.如何配置蘑菇的培养料

培养料是蘑菇生长的“粮食”,通常由稻草、麦秆、粪肥和少量麸饼肥或工业氮肥混合堆制而成。通过堆制,使培养料中的养分便于吸收利用,还可杀死害虫和杂菌,创造适合蘑菇生长的环境。因此,培养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蘑菇的质量好坏和产量的高低。

①材料的准备:各地可因地制宜,收集猪、牛、马、鸡、鸭、兔等粪肥。湿粪可堆成一堆,拍紧并覆盖防雨;也可随时收集随时晒干贮存。所用的稻草和麦秆应晒干贮存,凡已发霉、腐烂的都不能使用。

②培养料的配方:培养料的配合比例适宜,才可获得营养全面、适合蘑菇生长的优质培养料。一般每平方米栽培面积用粪、草料40~50千克。常用堆料配方如下:稻草175kg,牛粪日325kg,花生麸7.5kg,尿素3kg,石灰8kg,过磷酸钙5kg,生石膏6kg,碳氮比30:1。

③培养料的堆制:主要做到“一湿二调”,在堆料前7天将干粪研碎过筛,用等量水调湿后堆好,4天后翻一次;稻草则在堆料前2~3天,切成30厘米长的草段,浸入石灰池、粪池、池塘或河湾中。然后选用排水良好的地坪建堆。底层铺20厘米厚的稻草,上铺5~7厘米厚牛粪,再铺一层13~17厘米厚的稻草,依次堆至高度为1.5米,堆宽2.3~3.5米,边堆边用调匀的石灰水浇上去,下层少浇,上层多浇,做到“一湿”。堆中每隔1米插1根10厘米粗的木棒,堆完后拔出,成为通气孔,上盖塑料薄膜,但不堵塞通气孔。堆制4~5天后,进行第一次翻堆,从上到下,从里到外,将粪草料抖松,但不要破坏粪草层次,分层撒入石灰粉,浇足水分。第二次翻堆,为“二调”阶段,堆宽缩至2米,堆高降为1米,将粪料抖松,干的地方浇水。4天左右进行第三次翻堆,用手握料,指缝间有1~2滴水滴出为适宜湿度。3天后进行第四次翻堆,检查堆料质量,若料呈咖啡色、有弹性、握紧有水而不下滴、无粪臭、无杂菌,即为合格。然后喷0.5%敌敌畏并盖上薄膜;2天后,若酸碱度合适,即可进房。

4.种植蘑菇的技术措施

(1)菇房消毒:为防止杂菌侵染,新旧菇房都要严格消毒。旧菇房如果是泥土地,要铲去10厘米表土,撒上石灰,再填上新泥压实。每年蘑菇生产结束后,要及时拆下床架材料,放在水中浸10天,捞起晒干,再用石灰水洒一遍;水泥床架,只须洗刷干净,用5%~10%漂白粉水消毒即可。培养料进房前,菇房要用漂白粉水喷洒,或用硫磺或福尔马林熏蒸。把进房时盛料的工具一并放入房内熏蒸,关闭通气窗口,把硫磺投入火炉,每平方米用量10克,或将高锰酸钾放入福尔马林容器中,每平方米用高锰酸钾1克,福尔马林5毫升,关紧房门,闷24小时,即可打开门窗,通风透气。

(2)接种:培养料一般在10月份进房。铺料要求厚薄一致,一般15~18厘米。

①菌种选择:选择菌丝生长正常、麦粒种不退化、不结块、不吐黄水、无杂菌、无病虫害的菌丝;粪草种呈棕褐色,有浓郁的蘑菇香味。购回后,贮存于通风、荫凉干燥处。

②接种前准备:接种前一天,拔出菌种瓶塞,蘸少许敌敌畏原液,再塞好,消毒一夜。挖种用的工具切忌油污,接种人员的手和菌种瓶外壁要用5%新洁尔灭洗过,或用0.3%高锰酸钾溶液或75%酒精进行消毒。

③接种:每平方米用种量,粪草种为2~3瓶,麦粒菌种为1~1.5瓶。株行距为10厘米,用手指在培养料上戳3厘米深的小穴,放入菌种,然后再用培养料压贴,注意让一些菌种露出料面。麦粒种也可分层接种。

5.菇房的管理

蘑菇接种后的管理,主要有以下方面:

①接种后至覆土前的管理:这个时期主要是促进菌种萌发、菌丝生长,管理的关键是抓好保温、保湿、通风技术,保持温度在23℃~25℃,床面空气湿度为80%,逐步增加通风换气的程度。接种后3天密闭门窗,保证菌种萌发增殖,第三天检查菌种成活情况,观察种穴中菌种露头部分,有短绒毛状菌丝,表示成活。没有成活的5天后再检查,不萌发的就须补接。以后要加强通风换气,白天开窗通风换气,晚间闭户保温。通风可使料面干燥,迫使菌丝往深处生长。总之要根据菌丝生长及天气变化情况灵活掌握。

②覆土至出菇前的管理:通过覆土,改善料层的湿度和通气条件,促使菌丝发育出菇;覆土还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活动,刺激子实体的形成。覆土一般在接种后12~15天进行,用土粒覆盖。选用种绿肥的水田表土10厘米以下或塘泥等不易板结、保水性好的泥土,于晴天挖出,晒干后敲打成直径2厘米的土粒,把细小碎土粉末过筛后得土粒。一般覆土粒2层,下层土粒粗2厘米左右,厚4厘米,上层土粒粗度为1厘米,厚1厘米。覆盖后喷水调节湿度。覆土后3天内,用石灰水少量多次调湿,要求手指捏土粒时,土粒扁而不碎也不粘手为好。从覆土到出菇一般要经过15~18天,这段时间土粒均要保持上述湿度。覆土后12~14天,菌丝若已长到粗土上,先端呈扇形时,就要喷结菇水,水量是平时的2~3倍。喷水后停止2~3天,形成小菌孢后,再恢复正常的喷水,随菇的生长,逐渐增加喷水量。喷水要均匀,气温高时在早、晚喷,气温低时在中午喷。

③出菇期管理:从播种到出菇,需30~40天。出现小菇蕾后,逐渐增加喷水量和通风量;随蘑菇的多次采收,菇量减少,水量相应减少。床面无菇时,可停喷水1~2天。当小菇再出现,又逐渐增加喷水量。出菇期间,应根据天气情况,开闭门窗,加盖树枝或喷水降温,稳定菇房温度,避免气温的变化,不使菇房温度上升到25℃以上或降至5℃以下。总之,出菇期间的水分管理对产量和质量的高低影响很大。同时,要注意调节菇房相对湿度,使之稳定在80%~85%。

④追肥:在产菇的中、后期,向菇床喷施一些营养液,对产量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。在床面无菇时,用0.2%的尿素液隔2~3天喷1次,可使菇体肥厚。也可用新鲜菇脚5千克洗净,加水5千克煮沸15分钟,滤液加水45千克,制成10%的菇脚水,经常喷施于菇床表面,对小菇生长有促进作用,且能延长出菇高峰期。

6.蘑菇病虫害防治

菇房条件良好,易滋生杂菌和害虫,严重影响蘑菇产量和品质。要防治病虫害,必须认真贯彻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方针。首先,从培养料堆制到播种的各个生产环节,都要按规定严格消毒;其次要加强菇房管理,形成一个有利于蘑菇生长而不适于病虫害生长的环境。一旦发生病虫害,要及时采取措施,加以控制。易感染的病菌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如下:

①胡桃肉状菌:易在出菇前期和出菇旺期发生,发生时床面上出现白色圆圈的绒毛状菌丝,有漂白粉臭味,随后形成许多白色或淡黄色米粒大小的颗粒,最后变褐色,形似胡桃。预防措施是烧毁菌种中白色不规则的纽结物,菇房、原料、用具应进行严格消毒。一旦发病,病区应停止喷水,撒上石灰粉。

②白霉菌和绿霉菌:常于播种到出菇前的高温高湿时发生。白霉菌出现时菌丝白色,密而短,后呈面粉状;绿霉菌出现绿色病斑。发现后用摄子捡出烧毁,并加强通风,病区撒上石灰粉。

③菌風:多发生在接种后。一旦发现,应在覆土前将其消灭,每110平方米菇房内用1千克80%敌敌畏熏蒸24小时,隔2~3天,再熏蒸一次。预防应以彻底消毒菇房、菌种和各种工具为主。

④红蜘蛛:培养料进房后,料面上的红色小虫即是红蜘蛛,防止方法与菌風相同。

⑤菌组:多发生在菌盖与菌柄交接处。可用0.1%鱼藤精或0.2%乐果喷杀防治。

总结:以上是我对蘑菇种植技术的分享,蘑菇种植想要获得高产量,对病害的防治与种植管理都非常严格。同时对蘑菇的适时采收也很重要,蘑菇要适时采收。采收过早,菇小产量低;采收过迟,易开伞,品质差。高温或出菇很密时,可采可留的菇,应该立即采收。每天应早晚各采收一次。

求蘑菇的种植技术 扩展

工具/原料

粉碎机 场地 玉米芯 花籽皮 原种 菌种 有机鸡粪 麸皮 玉米面 锯末 小麦豆

试管 蒸汽炉 高压锅 拌料机 石灰 双杠喷水机 温室大鹏 特制接菌管

方法/步骤1:

第一步 试管接菌法 把购买回来的新鲜蘑菇 最好去大棚里购买

方法/步骤2:

把试管灭菌 小麦豆蒸熟 配上麸皮小麦 蘑菇碎块 用海绵体封口 放到高压锅里蒸四个小时 然后等待菌丝生长

方法/步骤3:

当菌丝长到足够白了 准备下接菌种 配料和上面一样 方法相同以此类推 制成原种

方法/步骤4:

图片所示 用特制接菌管 一个一个打进去 中间一点 两则一点 然后用海绵体塞住 等待都发菌完全 就出姑了

方法/步骤5:

以上均为平菇 且属于高温菌种 技术达不到建议不舍与栽培

方法/步骤6:

最好选择 中低温菌种栽培 技术简单 但生物转化率低只有%60 使用花籽皮的转化率达到%120

注意事项

灭菌要彻底不容一丁点的杂菌 否则前功尽弃

市场价有风险 建议选择低温菌种栽培 冬季最为适合

声明:明贵知识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本站